關懷型倫理氛圍對建筑企業員工間知識隱藏行為影響探討
本文是一篇公共選修課企業倫理論文,本研究基于社會交換理論,從組織氛圍的角度探討建筑企業知識隱藏行為的形成機制和抑制因素,為建筑企業知識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增加建筑企業員工間的知識共享行為提供建議,以提高建筑企業的知識管理能力,并為建筑企業減少知識隱藏行為提供實施方法,從而增強建筑企業的競爭優勢。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逐漸超越勞動力等傳統資源,成為建筑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資源[1]。知識基礎觀同樣明確指出,知識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能夠推動企業價值的提升[2,3]。在當今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中,有效的知識管理可以減少項目的時間和成本,提高項目質量,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言至關重要[4],尤其是在建筑等以項目為基礎的企業。建筑企業受益于知識,甚至比傳統資源受益更多[5]。
建筑企業的工作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十分依賴于項目專家的經驗性知識,去解決勘察、設計、施工等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然而,在建設項目中獲取知識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因為知識通常是基于經驗的、隱性的,并且很難傳遞給他人。此外,鑒于知識的復雜性和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日益加劇,知識創造的過程耗時較長、成本投入較高,導致投入與回報之間難以保持理想的正比關系。
同時,知識型員工對知識的心理擁有感和對知識貶值風險的顧慮,導致他們分享知識的意愿降低。當面對同事的知識詢問時,那些掌握知識的員工往往選擇隱藏知識,以保持自己在組織中的獨特地位和職場晉升機會中的優勢。對于組織而言,知識屬于員工個人,組織對員工的知識并沒有所有權。因此,組織無法強迫知識型員工將知識分享給他人[6]。知識隱藏,即員工在回應同事對于知識的咨詢和請求時的回避和隱藏行為[7]。在企業中,尤其是以技術傳承為核心的建筑企業中,知識隱藏行為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減少建筑企業員工的知識隱藏行為,盡可能地培養建筑企業的知識共享,成為建筑企業要解決的重要任務。
公共選修課企業倫理論文怎么寫
..................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研究目的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基礎,已成為現代組織不斷創造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然而,員工卻不愿分享自己的知識,以確保自己的稀缺性。本研究試圖為建筑企業減少員工之間的知識隱藏行為提供一些管理建議,并從組織氛圍的角度探討建筑企業員工間知識隱藏行為的形成機制和抑制因素。關懷型倫理氛圍如何影響建筑企業員工間知識隱藏行為?心理契約在這個影響過程中扮演著什么角色?任務相互依賴性是否會影響建筑企業成員的知識隱藏行為?此外,本研究為建筑企業的知識管理實踐提供指導意見,為建筑企業提供減少知識隱藏行為的實施方法,提升建筑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水平。
1.2.2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①本研究通過討論影響知識隱藏行為的關懷型倫理氛圍,拓展了以往的研究,并豐富了建筑企業背景下知識隱藏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社會認知理論,本研究建立了建筑企業中關懷型倫理氛圍與知識隱藏行為之間的關系。
②本研究豐富了關懷型倫理氛圍等組織因素和心理契約等心理因素對知識隱藏行為影響的理論研究。從實證角度,探討并解釋了知識型員工在與建筑企業建立心理契約時會減少知識隱藏行為的原因。本研究表明,管理知識型員工的心理契約是減少建筑企業員工間知識隱藏行為的有效途徑。
③本研究豐富了知識隱藏行為的研究結果,揭示了關懷型倫理氛圍對知識隱藏行為影響的邊界條件。此外,這一研究為現有的任務特征理論提供了更多啟示,即通過高任務相互依賴性來促進員工之間更多的合作與交流,從而防止消極行為(例如,知識隱藏行為)導致的負面后果。
......................
第2章概念界定和相關理論基礎
2.1關懷型倫理氛圍
2.1.1關懷型倫理氛圍的內涵
組織氛圍存在于每一個組織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Parker指出,每個組織內部都具備一種獨特的內部環境特質,這種特質一旦形成便相對穩定,具有鮮明的區分性,能夠將一個組織與其他組織區分開來[43]。這種特質實際上是全體員工對組織內部特征的共同感受與認知。組織倫理氛圍則是組織氛圍的一種,它特指組織在處理倫理問題時所展現出的獨特氛圍。
在1981年,Murphy等人率先提出了組織倫理氛圍這一概念,并明確指出組織倫理氛圍對員工倫理行為具有顯著影響[44]。Trevino認為組織倫理氛圍反映了員工對于組織內何種行為被視為倫理行為以及如何解決倫理問題的認識,這種氛圍為員工的行為決策提供了指引[45]。
Victor和Cullen將組織倫理氛圍闡釋為員工對組織內倫理政策和程序的一種穩定認知與行為傾向,它強調對每位員工利益的關心與重視,同時倡導員工間相互關心、照顧彼此利益的倫理價值觀[6]。Victor和Cullen指出,在關懷型倫理氛圍中,組織成員表現出高度的包容性,不僅注重個人利益的追求,還充分考慮他人的利益,將利他性作為處理倫理問題的基本原則。
.....................
2.2知識隱藏行為
2.2.1知識隱藏行為的內涵
2012年,Connelly等人首次將知識隱藏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提出。知識隱藏被界定為個體有意地隱瞞或遮掩他人所尋求的知識。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知識隱藏可細分為推托隱藏、裝傻隱藏以及合理化隱藏三種類型[46]。
①推托隱藏:知識隱藏者通過提供不準確或具有誤導性的信息,使詢問者誤以為會得到后續答復,但實際上卻并無此意。這種行為表現為表面上同意提供幫助,卻未付諸行動,或給出不確切的信息,涉及欺騙成分。這種推托隱藏的行為顯然帶有敷衍性質,可能導致知識尋求者白白浪費時間等待隱藏者提供信息。例如,當同事詢問知識時,被詢問方可能會說“我這會兒有點兒忙,一會兒告訴你”之類答復,但之后并不打算回答。
②裝傻隱藏:知識擁有者在面對他人尋求相關知識時,故意裝作對所需信息一無所知,對相關話題毫無了解,甚至對詢問者的意圖也聲稱不明。這種行為同樣帶有欺騙性。例如,當同事詢問知識時,被詢問方可能會說“我不知道”直接否認,盡管被詢問者是知道的。
③合理化隱藏:知識隱藏者以合理的理由解釋為何無法提供對方所詢問的知識,這種知識隱藏行為并非一定具有欺騙性質。例如,當同事詢問知識時,被詢問方可能會說“這是機密不能分享”或“他人指示不被允許進行分享”。
..................
第3章 關懷型倫理氛圍對建筑企業員工間知識隱藏行為影響因素研究模型構建 .............. 23
3.1 建筑企業中關懷型倫理氛圍對知識隱藏行為的影響 ................ 23
3.2 建筑企業中關懷型倫理氛圍對心理契約的影響 ........................ 23
第4章 關懷型倫理氛圍對建筑企業員工間知識隱藏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 27
4.1 問卷設計與量表選擇 ................... 27
4.1.1 問卷設計 ............................... 27
4.1.2 量表選擇 ........................... 27
第5章 減少建筑企業員工知識隱藏行為的管理建議 ........................ 41
5.1 建筑企業需營造關懷型倫理氛圍 ........................ 41
5.1.1 追求各方利益平衡,減少知識隱藏行為 ................................. 41
5.1.2 加強員工人文關懷,建立心理契約關系 ................................. 41
第5章減少建筑企業員工知識隱藏行為的管理建議
5.1建筑企業需營造關懷型倫理氛圍
5.1.1追求各方利益平衡,減少知識隱藏行為
研究結果表明,建筑企業員工間的知識隱藏行為受到關懷型倫理氛圍的抑制,這促使中國建筑企業更加注重營造一種關懷型的倫理氛圍,以激發員工的知識共享意愿。當建筑企業員工感受到這種氛圍時,他們會更加認同自己的組織[59],積極倡導關愛他人、互助互利等倫理行為[108],進而樂于與他人分享獨特的知識和經驗[109]。這種關懷型倫理氛圍強調利他主義[110],使得建筑企業的成員在關注自身利益的同時,也會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111],追求各方利益的平衡。這種氛圍有助于減少因個人利益考慮而引發的知識隱藏行為。
產生知識隱藏行為的部分原因在于組織成員間關系冷漠,防備心理強,知識型員工擔心知識共享后個人利益受損。因此,建筑企業應重視與員工建立心理契約關系,積極培養和發展團隊內部的人際關系,傾聽員工的想法和觀點,通過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增進雙方的認識與信任,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創造有人情味的工作環境。這將促進團隊成員間的相互學習,提升個人能力,激發更多創新成果的涌現。
此外,在制定績效考核辦法時,應積極征求并采納員工的意見,完善薪酬管理和晉升機制,明確具體的考核指標以及員工的發展方向和晉升路徑,從而幫助員工與建筑企業共同成長,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公共選修課企業倫理論文參考
....................
結論與展望
結論
在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知識不僅是維持組織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更是驅動組織持續進步的核心引擎。作為組織核心能力的基礎,知識在構筑和提升組織競爭力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時,知識的共享與創新更是組織與個人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對于提升整體競爭實力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知識共享作為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其成效往往受到組織氛圍的深刻影響。一個積極健康的組織氛圍能夠有效促進成員間的知識傳遞與交流。但是,知識的共享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即分享者的核心知識有可能被竊取,進而損害其核心競爭力和創造力。正因如此,知識型員工往往采取知識隱藏行為。因此,對如何減少建筑企業員工間的知識隱藏行為開展研究,對于組織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本研究旨在探討關懷型倫理氛圍對建筑企業員工間知識隱藏行為的影響機理,從而為減少建筑企業員工間知識隱藏行為提出建議。本文的主要結論如下:
(1)梳理國內外學者對知識隱藏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并結合建筑企業情景進行具體分析。基于社會交換理論與社會認知理論,本研究構建了關懷型倫理氛圍對建筑企業員工間知識隱藏行為的理論模型,該模型中的自變量為關懷型倫理氛圍,因變量為知識隱藏行為,心理契約是關懷型倫理氛圍與知識隱藏行為的中介變量,任務相互依賴性是調節變量,共提出了5條研究假設關系。
(2)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據,并通過預調研的186份數據檢驗本問卷量表的可行性。之后,正式發放問卷,并篩選出413份來自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建筑企業的有效數據,并通過AMOS 26.0和SPSS 26.0對本研究的5條假設進行驗證。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