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市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改進策略思考
本文是一篇信息系統(tǒng)與信息資源管理論文,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是H市在推進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及成因給出對策建議。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難是在政府信息化推進過程中始終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研究背景
隨著信息科技的飛躍性發(fā)展,自古以來的信息流通途徑、人際互動模式以及社會治理結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期,這種深度變革深遠地重塑了社會生態(tài)和行政管理體系。如今,一個國家的數字實力已經成為評估其總體實力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尤其在當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政府的數字化進程扮演著決定性和核心的角色。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政府機構引入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預示著我國政務信息化進程的正式啟動。這一時期,“三金計劃”——金橋、金關和金卡工程相繼實現(xiàn)顯著成果,政務信息資源也逐漸聚集,但此時的政務信息共享僅限于各個部門內部。在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進程中,2002年一個具有劃時代影響的關鍵文件——《國務院信息化工作小組關于推進我國電子政務戰(zhàn)略實施的指導大綱》(國辦發(fā)[2002]21號)應運而生,文件明確了加速推進十二項核心業(yè)務體系構建的緊迫任務[1]。伴隨“十二金工程”的深入推進,不同類型的政務信息資源加速聚集,但由于“十二金工程”建設初衷是收集基層數據,助力中央部門實現(xiàn)業(yè)務管理信息化和決策科學化,因此各類政務信息資源就如一根根“煙囪”般從中央到地方一豎到底,分隔的信息系統(tǒng)與地方綜合應用系統(tǒng)很少銜接聯(lián)通,一座座信息孤島就此形成。早在2006年,國家發(fā)布的電子政務核心藍圖《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國信[2006]2號)中就強調,我國的電子政務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若干急需解決的挑戰(zhàn),其中就包括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尚未形成,《框架》確定了到2010年關鍵業(yè)務系統(tǒng)將實現(xiàn)全面連通,政務信息資源的透明度和共享機制將初步構建等目標。盡管不斷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技術持續(xù)出現(xiàn),新的項目和工程相繼啟動,然而,對于政務信息化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政府改革創(chuàng)新的阻礙——如信息互通障礙、資源難以共享、業(yè)務協(xié)作困難的“三大難題”并未有顯著改善。為此,2013年4月,國家七大部門共同發(fā)布了深化政府部門間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共管的指導意見,確定了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宏觀策略、基本原則、涵蓋領域及實施路徑,構建了全面的頂層設計框架[2]。
...........................
1.2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國外研究現(xiàn)狀
研究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是政府信息化建設要經歷的必然階段,由于發(fā)達國家推動政務信息化進程快、數字化程度高,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各方面問題暴露得較早,國外專家學者針對相關問題探索研究較為深入。
(1)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理論研究Dawes(1996)最早提出了這方面的研究,在對紐約州173名州政府官員進行調研后,建立了一個機構間信息資源共享的理論模型。但該模型只側重于國家機構之間信息資源共享的利益和風險、設立法律框架以及出臺正式政策。雖然提供了理解信息資源共享的有用基礎,但是沒有區(qū)分電子信息資源共享和基于紙張的信息資源共享[6]。Landsbergen和Wolken(2001)以Dawes的研究為基礎,開發(fā)了一個擴展的信息資源共享理論模型,建議除了發(fā)展和協(xié)調管理、法律和政策方法之外,還應該實施一個強大的技術基礎設施,以促進通過電子手段共享信息資源[7]。但這個觀點對于缺乏實施和維護復雜系統(tǒng)所需的專業(yè)知識的普通政府機構而言,并不太適用。911恐怖襲擊、卡特里娜颶風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學生大屠殺等事件后,機構間信息資源共享倡議迎來研究熱潮,Pardo等人(2006)對兩項機構間信息資源共享措施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證實了跨機構共享信息資源的困難,并揭示了激勵、風險和障礙以及信任對信息資源共享有效性的重要影響[8]。Lee和Rao(2007)重點研究了信息資源共享伙伴的感知信息資源保障、機構間信息資源共享的組織規(guī)范、法律和權威壓力以及技術標準的可用性等方面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信息資源共享系統(tǒng)的可接受性取決于信息資源的敏感性、技術標準的可獲得性和合作伙伴的信息資源保障能力,而不是參與機構的組織需求[9]。
(2)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影響因素研究
Fountain(2001)開發(fā)了一個關于信息技術使用如何受到公共部門制度結構影響的綜合模型,模型確定組織形式和制度安排可能對客觀信息技術和制定技術之間的關系產生緩和影響[10]。McDermott&O'Dell(2001)提出組織之間和組織內部的文化差異也可能成為有效共享信息資源的障礙,如果個人之間不相互理解和信任,他們就不太愿意自由地分享信息資源,即使是對整個組織成功運作的必要信息資源[11]。Atabakhsh,Larson and Petersen(2004)研究指出,政府內不同部門建設政務系統(tǒng)時采用的不同數據標準,對數據共享產生了一定阻礙。同時,如何確保各機構之間共享的數據是安全的,并尊重個人隱私也是制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重要因素[12]。
.....................
第2章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的理論分析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政務信息資源
當前,關于政務信息資源的界定在國際和國內呈現(xiàn)出多元視角,主要區(qū)分于狹義和廣義的理解框架。美國行政機構的觀點傾向于擴展定義,他們強調政務信息資源并不僅限于政府發(fā)布的數據,還包括與其息息相關的人員配置、設施配備、財務支持和技術要素等綜合要素。然而,我國的官方立場以及學術界的共識與之不同,他們認為政務信息資源應界定為實質內容,即政府機構在執(zhí)行職能、運營體系以及參與社會活動中產生的、可供特定范圍公開且具備社會價值的信息,這種理解更側重于信息的核心屬性而非外延。羅賢春(2007)根據信息結構化的程度將政務信息資源分為結構化的信息資源(即顯性信息資源)和非結構化的信息資源(即隱性信息資源),顯性信息資源是能用文字與數字來表達,而隱性信息資源涵蓋了非正式的個人技能、獨特技藝,以及個人的信念、理想、價值觀、情感和思維模式[25]。文庭孝等(2008)認為,政府信息資源涵蓋所有源自政府部門內外,對政府運作具有直接影響力的資訊[26]。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f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國發(fā)[2016]51號),對此進行了詳盡闡述,定義了政務信息資源包括政府部門通過法定途徑獲取、經授權管理以及在執(zhí)行職責過程中衍生的數據。這些信息資源根據共享條件被劃分為無條件共享、有限定共享和禁止共享三類。對于禁止共享的類別,應有嚴格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中央政策要求作為支持依據,任何例外都需得到明確的法律授權。
.........................
2.2研究理論基礎
2.2.1整體性政府理論
整體性政府的理念提倡政府機構之間的深度融合和協(xié)作,旨在克服傳統(tǒng)行政體系的局限,以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它是21世紀公共服務創(chuàng)新的一大標志。整體性政府理論既具有世界一般性,更具有不同國家政治背景下的不同實踐邏輯[31]。整體性政府理論最早起源于英國,Perri等(1999)認為,由于重塑政府運動強調的是提高單個機構和項目在提供服務方面的表現(xiàn),實際上是加劇了部門分裂,而整體性政府則側重信息整合、部門協(xié)作、流程再造,具體運行模式包括:進行整體性預算、圍繞需求定義組織、連通信息系統(tǒng)、預防性審計、建立預警系統(tǒng)、靈活性采購、推行信息公開、做好結果測量等[32]。作為一種新的公共治理范式,整體性政府理論在我國應用中主要體現(xiàn)在四方面,見圖2-1所示。
信息系統(tǒng)與信息資源管理論文怎么寫
............................
第3章H市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現(xiàn)狀..........................19
3.1信息人方面..........................................19
3.1.1主責部門...........................................19
3.1.2議事協(xié)調機構..................................20
第4章H市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存在的問題及成因...............................28
4.1存在的問題...................................28
4.1.1信息人能力意愿有待加強............................28
4.1.2信息本體歸集質量不高...................................30
第5章H市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改進對策.....................41
5.1增強信息主體能力意愿.............................41
5.1.1科學規(guī)劃部門職權事權....................41
5.1.2增強信息資源跨部門互信...........................42
第5章H市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改進對策
5.1增強信息主體能力意愿
5.1.1科學規(guī)劃部門職權事權
縱觀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體系成熟的地區(qū),毫不例外都有完善的組織架構作為基礎支撐,H市當前負責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工作的主管部門職能繁雜,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只是整個部門職能中的一小部分,且工作人員力量薄弱,無法做到專人專管、專事專辦,因此進一步科學規(guī)劃部門職權事權是優(yōu)化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組織架構的重要措施。2023年10月,全國啟動了新一輪的機構改革調整,國家數據局應運而生并開始正式運作。該機構的核心使命在于推動數據基本制度的均衡發(fā)展,統(tǒng)籌并高效管理數據資源的整合、流通與應用,全面掌舵數字中國、數字經濟以及數字化社會的戰(zhàn)略構建與實施。借鑒這一全國性的機構改革趨勢,H市應推進設立專門的大數據管理局,構建一個由大數據局引領,各部門協(xié)同運作,覆蓋全市政務信息資源的高效管理體系,旨在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成立專項議事協(xié)調機構,該機構旨在彌補大數據局職責以外的空白,有效解決各部門間協(xié)作中的復雜問題。在H市,它將從全局角度制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總體策略、設定發(fā)展目標、劃分階段任務、構建工作規(guī)程和法規(guī),同時要建立完善的事項審議制度,加強會議議定職責,積極商議解決影響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的重大突出問題。在專項議事協(xié)調機構的推動下,優(yōu)化H市各行政單位的運作模式,確保跨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分享能在各個機關內得到有效推動,特別是對于跨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所需的關鍵資源,如人力資源和財力的配置,并協(xié)調機構建立專業(yè)人員團隊,派遣專職人員深入各個政府部門,以促進和優(yōu)化信息資源共享,并設立專門的資金支持這項跨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專項工作。
信息系統(tǒng)與信息資源管理論文參考
...............................
結論
隨著政府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新型技術在政務工作中的普及應用,政務信息資源迅速積累、沉淀,如何有序共享這些資源,是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出的新課題、新挑戰(zhàn)、新任務。面對這些龐雜無章的政務信息資源,急需挖掘跨部門共享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打通政務信息資源流通“主動脈”,進而為數字政府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本文對H市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改進展開研究,結論如下:
(1)H市在推進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基于四大信息生態(tài)因子分析出H市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仍存在著信息人能力意愿有待加強、信息本體歸集質量不高、信息環(huán)境保障欠缺、信息技術支撐薄弱等問題,究其根源在于信息人“部門化”觀念嚴重、信息本體標準規(guī)范不統(tǒng)一、信息環(huán)境管理滯后固化、信息技術應用監(jiān)管存在盲區(qū)等,需要通過借鑒國內先進地區(qū)成功經驗,進一步改進H市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現(xiàn)狀。
(2)合理的組織架構、優(yōu)質的信息資源是跨部門共享改進的前提
基于當前H市政府的組織架構,要進一步科學規(guī)劃部門職權事權,注重增強部門間的互信,共同建立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的責任意識,助力推動共享。同時,要加強政務信息資源的歸集整理,摸清資源底數,制定明確的標準規(guī)范,為實現(xiàn)跨部門共享打通基礎,強化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管理,及時優(yōu)化更新目錄內容,提供共享指引。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