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公司社會責任戰略管理實施策略研究
時間:2018-04-18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lgg
本文是一篇企業戰略管理論文,企業戰略管理是從全局和長遠的觀點研究企業在競爭環境下,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是現代企業高層領導人最主要的職能,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是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企業戰略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在過去十幾年中,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在我國從無到有,從企業家個人的慈悲之心,逐漸變成企業戰略的一個板塊,現如今成為每一家企業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關聯問題。相較于以前的社會結構單一、經濟產業結構分明以及環境開發程度較淺的時期,現在的經濟分工越來越細、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產業的更新頻率越來越高,在這種環境背景下,人們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對環境的開發力度也越來越高,進而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諸如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等。與此同時,伴隨人口的快速增長,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不僅如此,國內社會在轉型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諸如貧富差距變大、城鄉矛盾加深等。上述種種,構成了企業社會責任事業的主要內容。隨著這些問題日益嚴重以及人們的意識水平逐漸提高,越來越多人要求企業應當履行其社會責任,并將企業是否較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他們對品牌認可度的評價標準。而同時,這些社會和環境的問題并不單一,它們錯綜復雜,趨于多變,且牽涉了多個利益相關群體。經營環境的復雜和變數,使得企業經營者對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需要更加謹慎,設計可持續的模式和策略。國家在 2005 年對《公司法》進行了重新修訂,指出公司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法律的要求開展經濟活動,同時嚴守社會公德,接受來自政府以及社會乃至公眾的監督,切實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盡管其要求公司必須要履行社會責任,但是針對社會責任的內容與性質并未做出明確揭示。在現實中,政府執法力度不嚴,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經濟增長而變相地減輕企業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等,這些都極大地導致了許多企業盲目發展,不履行其應有責任的情況出現。同時,一些企業出于自身運營狀況和財務能力考慮,再加上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之后并不能如預期那樣提高知名度、擴大銷量促進業績增長,投入產出比低,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它們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甚至成為了企業的負擔。
..........
1.2 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文獻綜述
1.2.1 國外研究綜述
針對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 CSR)的定義與維度方面的探究,在國外已有許多成熟的理論,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初,主要集中在 20世紀 20 年代至 20 世紀 70 年代中后期。
(1)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管理學界認為“企業社會責任”起源于英國學者 Sheldon(1924),他最早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指出企業經理們需要采用三個社會標準來進行管理:“一、工業的政策,情況和方法應當有助于公共福利;二、管理將努力達到整個社會最高的道德標準,并將社會正義應用到工業實踐上;三、管理應當導致普遍的倫理標準和社會正義的提高”。①他將企業以主動方式履行社會責任的思想引入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和模型。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現代討論始于 Bowen(1953)編著的《商人的社會責任》,其被理論領域普遍認為是企業社會責任探究的開始。Bowen 認為,現代大公司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主體,公司的管理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者,企業社會責任的原則是自愿。基于 Bowen 的探究成果,很多研究者開始關注與探究企業社會責任,其探究對象由最初的商人轉移至以公司作為代表的經濟機構的社會責任。結合 Davis(1960)發表的“責任鐵律”(Iron Law of Responsibility,也稱作“戴維斯原則”),公司的社會責任應當同其擁有的社會權利相對應,公司逃避社會責任會造成社會給予的權利也慢慢失去。McGuire(1963)由法律與經濟責任的角度出發來認識企業社會責任,他認為公司不但擁有法律與經濟層面的責任,還應當負擔一些高于這些責任的、面向社會的責任。但是他并未確切闡明高出經濟與法律以外的責任涉及哪些。Sethi(1975)則基于前人的結論,對社會責任的界定加以完善,他表示社會責任實際上表示在同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相統一的情況下公司活動的層次。Carroll(1979)則認為企業社會責任表示在某一特定時期社會對組織寄托的在經濟、法律、道德倫理和公益慈善四個方面的期望,基于這樣的理解,Carroll 構建了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金字塔模型,這是探究企業社會責任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關鍵模型,后被學術界廣泛采用。Elkington(1980)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源于企業對綜合目標——即財務目標、社會目標、環境目標——的平衡,企業想要成功運行,至少需要滿足財務目標的盈利底線、社會目標的公正底線以及環境目標的環境保護底線三重要求,這就是著名的“三重底線”模型。
.........
第 2 章 理論基礎
2.1 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
1984 年,Freeman 在其《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中率先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其中,利益相關者指的是對組織實現目標有所影響,或者組織實現目標的過程對其有影響的全部個體或者群體。該理論表示公司運營管理人員為了均衡不同利益相關方不同的利益需求而開展的管理活動。與以往股東至上的觀點相對比來看,此理論指出,所有公司的發展均無法脫離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或者是投資,公司謀求的是利益相關者的總體利益,而非只是部分主體的利益。公司的長久發展同利益相關方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有些擔負了公司的一部分運營風險,有些為公司的運營活動進行投資,有些對公司實施監督與約束,公司的運營決策應當在他們的監督之下完成,同時也要考慮他們的權益,這便是公司的社會責任。后來,Clarkson(1995)利益相關者進行了劃分,分為主要的相關利益者和次要的相關利益者,前者包括股東、投資者、雇員、客戶、供應商以及政府等,是公司生存和持續經營不可或缺的群體;后者是指左右和影響公司、或是被公司左右及影響的群體,包括媒體和在公司具有特殊利益的人等。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提供了分析企業責任范圍和對象的實用工具,它使得既具有普遍性又定義模糊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被分解成對特定利益相關者的特定責任,從而使企業社會責任更具體化。
.........
2.2 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
此模型將公司的社會責任視作一種結構,具體包含公司和社會關系的四大層面,也就是公司的社會責任涉及在某個階段內,社會對組織在經濟、法律、道德、以及公益慈善層面上的期望。Carroll 借助金字塔模型來說明了這四方面的責任。(1)經濟責任,其表示公司的獲利。針對公司來說,經濟責任實際上是最為關鍵的社會責任,也是必須履行的責任,還是更高層級的社會責任完成的前提,但并非僅有的責任。(2)法律責任,其表示公司所有活動均應當依循法律規定,合法運營。公司屬于社會的構成部分,社會授予且支持公司擔負生產任務,為社會供給產品與服務的權力,并且還要求公司在法律體系下完成經濟任務。所以,公司肩負著必盡的法律責任。(3)倫理責任,其表示公司不同方面的工作應當依循平等、公正這一道德要求,不可以開展與社會道德相違背的活動。該社會責任是公司必須擔負起的責任,盡管在經濟與法律兩個層面的社會責任均涉及到部分道德準則,社會與大眾依然希望公司依循這些還沒有變成法律的社會道德準則。(4)慈善責任,其表示公司自愿履行的責任。一般社會對公司寄托了一些未確切闡明的期望,是不是擔負或者應當擔負何種責任,這是個體與公司自主評判與抉擇的,出于自愿的活動,諸如地震捐款、捐資助學、為流浪者提供住房等。
..........
第 3 章 M 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外部環境分析.........15
3.1 外部環境分析(PEST) .........15
3.2 內部環境分析(SWOT) .......18
3.3 競爭對手——安利(中國)CSR 模式成功經驗 ..........21
第 4 章 M 公司社會責任履行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23
4.1 M 公司的經營概況及近年業績情況 ...........23
4.2 M 公司社會責任履行概況及現狀 .....24
4.2.1 M 公司社會責任框架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簡介.........24
4.2.2 M 公司社會責任履行現狀...........26
4.3 M 公司社會責任履行面臨的問題 .....30
第 5 章 M 公司 CSR 策略優化方案設計 .............35
5.1 組織結構調整.......35
5.2 分支機構 CSR 集中管理平臺 ............38
5.3 CSR 與主營業務結合途徑 .......39
第 6 章 M 公司 CSR 優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根據 Carroll 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公司必須履行的責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經濟責任,二是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慈善責任是應盡及愿盡責任。對于不同層次的責任,在履行的保障條件上應有區分。對于企業必盡的責任,應當依靠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而對于非必盡之責任,則需要依靠文化感召、培訓宣導、建立鼓勵性制度等方式作為保障;同時,與外部力量合作,可使企業在履行道德和慈善責任時獲得完善的程序、充足的經費及高素質的人員的保障。
6.1 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建議科學有效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工作制度體系,不論對于 CSR 的管理工作,還是公司其他業務,都是十分重要的。公司內部管理應做到有章可循,任何事項均應有對應的操作流程進行嚴格規定,且該流程是經管理層審批的書面流程,且要向全員公開宣導,絕不可以將員工間形成的默契作為操作方法。流程優化部門應定期梳理公司規章制度,及時查漏補缺。其次,正如 5.2 中提到的地方 CSR 集中管理平臺,公司內部管理均應通過線上的方式,按照制度規定的審批方式和路徑執行,確保申請事項合規、公開,記錄可追溯。企業文化三要素——愿景、使命、價值觀——通常都或多或少地蘊含社會責任元素。優秀企業必有優秀文化,優秀文化必定弘揚責任。反過來看,社會責任理念應當是企業所倡導的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社會責任理念的貫徹與落實也滿足公司文化構建的基本要求。因此,部分公司將公司文化以及社會責任納入到同一個部門的職責范圍內。企業文化工作講究“外化于形、內化于心、固化于制”,意指企業文化建設不僅要“口號上墻”,通過各種有形的宣傳教育與活動在員工中進行宣貫,還要讓員工內心認同并付諸實踐,在制度層面通過規章制度確保文化落地。社會責任理念的貫徹與落實亦同此理。管理制度雖然可以提供有力的保障,但制度總是會有漏洞的,那些沒有被制度覆蓋到的真空地帶就要靠文化的自覺性來彌補。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比如誠信經營、環境保護,就要依靠文化的力量,讓每個員工都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并體現在日常工作中。所以,通過讓員工和銷售隊伍加深對企業文化的理解來提升對公司 CSR 的認識,讓社會公眾通過了解公司文化來理解 CSR 項目的立意,從而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認可度,有利于推動公司 CSR 項目發展,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
總結
通過本文的探討,在分析了 M 公司的經營環境和資源,以及觀察并總結了 M 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現狀的基礎上,發現了 M 公司目前運作 CSR 項目中出現的成本、運營及組織架構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設計了解決方案,包括增設相關機構、搭建系統管理平臺以及兩種將主營業務與 CSR 相結合的途徑,并提出了實施的保障措施,可供 M 公司在未來進一步制定社會責任實施策略使參考,同時也對其他公司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實踐創新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有助于各類型企業切實行動。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新能建集團發展戰略管理優化研究2018-02-02
- 基于勝任力的JCKG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體系優化研究2018-02-07
- YK工業機器人公司的柔性組織戰略管理研究2018-03-03
- 基于CMMI4的軟件質量管理的研究2018-03-13
- 巴塔哥尼亞地區指南針青年旅館商業項目研究2018-03-25
- A銀行流動性戰略風險管理的現狀、問題與對策2018-04-28
- 新常態下礦業企業危機管理研究2018-05-09
- 戰略投資效率視角下公司治理結構對上市公司績效影...2018-05-23
- 信息技術企業的融資策略戰略管理研究2018-06-09
- 長沙克拉美麗山莊房地產項目營銷策略研究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