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影響——基于產品
本文是一篇國際貿易論文,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國外供應商勢力對我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影響,通過對其影響程度、影響機制以及相關政策對應的分析,為我國貿易政策的優化提供理論依據和應用價值。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近年來,由于地緣政治爭端,全球經濟呈下行趨勢。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增速在2024年預計將延續放緩態勢,這已經是全球經濟連續第三年呈現下行趨勢。具體預測數據顯示,經濟增速將從2023年的2.6%滑落至2.4%。目前,全球經濟正處于近30年來增速最為低迷的五年期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頻繁抬頭,但是相較于傳統貿易保護主義,當下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在保護手段上呈現出顯著差異。傳統貿易保護主義主要依賴于關稅措施,而新貿易保護主義則更傾向于采用更為隱蔽、多樣化和靈活的非關稅措施(Non-tariff Measures,簡稱NTMs)。據WTO監測報告顯示,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新型貿易限制類措施激增,從2008年的53條增長到了2009年的346條,并且在數量上超過貿易自由化措施。國際貿易呈現關稅自由化與非關稅措施逐漸上升的貿易保護新趨勢。
國際貿易論文怎么寫
在我國,國外供應商在多個領域均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這是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和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以高科技領域為例,蘋果公司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和品牌影響力,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穩居領先地位,市場份額達到20.5%。同時,其Safari瀏覽器也憑借其出色的性能和用戶體驗,以18.31%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谷歌公司則在瀏覽器市場占據顯著優勢,其Chrome瀏覽器以65.38%的市場份額高居全球榜首。此外,在高端醫療器械、診斷設備以及健康監測產品等領域,國外供應商如西門子、GE醫療等也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這些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滿足了市場對高品質醫療器械和產品的需求。在航空航天與國防行業,國外供應商同樣具有顯著的影響力。以波音和空客為代表的國際知名企業,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以2020年為例,全球民機制造商交付量中,空客公司以551架的交付成績領先,市場占有率高達66.8%;而波音公司雖然面臨一些挑戰,但仍以154架的交付量和18.7%的市場占有率保持了其競爭力。
............................
1.2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內容
本文以中國制定的進口非關稅措施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理論闡釋與實證檢驗相結合的方法,圍繞國外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決策的影響進行探討和研究。具體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第一,搜集整理并構建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數據庫;第二,掌握測度國外供應商勢力最新的的權威方法,量化國外供應商勢力這一核心解釋變量;第三,利用客觀數據探討中國制定的進口非關稅措施與國外供應商勢力的發展態勢和規律;第四,構建系統全面的實證模型檢驗國外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影響;第五,研究國外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影響的機制渠。具體內容可分為七個章節,分別為:
第1章,緒論。本章介紹了本文選題背景及意義、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論文的整體結構安排以及本文可能的創新點。
第2章,文獻綜述。本章具體包含四部分內容:一是關于貿易政策制定的理論研究;二是關于貿易政策制定的影響因素研究包括政治、經濟兩個層面的影響因素;三是國外供應商勢力對貿易政策制定的影響研究;四是文獻述評,對文獻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與評述,為后續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方法支撐,對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了重要依據。
第3章,理論機制與研究假說。本章回答了國外供應商勢力通過何種機制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產生影響,國外供應商勢力會通過“進口滲透效應”和“質量提升效應”兩條渠道影響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決策。并基于本文的理論機制提出研究假說。
第4章,特征事實分析。本章根據UNCTAD(2019)分類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構成進行說明,并展示了本文1992-2019年222個國家的供應商勢力的測度結果。
.........................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關于貿易政策制定的理論研究
2.1.1 關于發達國家貿易政策制定的理論研究
本文根據顧振華(2016)的分類方法,對貿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研究進行了兩大類的細致劃分。
第一類研究,根植于理性經濟學的深厚土壤,深入剖析了政策制定者、利益集團、外國貿易伙伴或競爭對手等核心參與者如何追求各自福利最大化的目標。根據Grossman & Helpman(1995)的進一步分類,此類研究又可分為以下幾個子類別:政治支持理論,由Stigler(1971)和Peltzman(1976)的經濟管制理論衍生而來,其核心觀點是將關稅稅率視作政府在政策選擇中的最優化問題,而利益集團則通過提供政治支持來影響貿易政策的制定;關稅形成理論,由Findlay & Wellisz(1982)提出,該理論詳細探討了關稅政策的形成機制及其產生的深遠影響,將關稅視為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國際競爭沖擊的重要工具;直接民主理論,由Mayer(1984)所倡導,該理論著重強調了直接民主制度在提升公民政治參與度、增強民主性方面的關鍵作用;選舉競爭理論,Magee等人(1989)的研究指出,利益集團通過政治捐獻來影響政黨選舉,旨在提高所支持政黨勝選的機會。
第二類研究則側重于政策制定者對社會福利的考量,是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共同智慧的結晶。這些模型運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成為內生貿易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論便是保護代售理論。這一理論模型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政策制定者如何在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中,權衡各方利益,追求社會福利的最大化。保護待售理論是由Grossman和Helpman在1994年提出的。這一理論探討了國際貿易中的政治經濟學問題。根據這一理論,政府通過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來獲得政治支持。具體來說,政府會向受保護行業提供保護以換取政治支持,這種保護被視為一種“待售”的資源,政府可以利用它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保護待售理論強調了政治因素在貿易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認為政府的貿易政策往往受到國內政治勢力的影響。
...........................
2.2 關于貿易政策制定的影響因素研究
2.2.1 關于經濟影響因素的研究
1. 關于微觀經濟影響因素的研究
產品的替代率對于其所在行業的貿易保護程度具有顯著影響,這一因素在貿易政策的制定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Facchini等人(2006)通過深入研究拉美國家的相關數據,發現本國產品的進口替代率與貿易保護呈正向影響的關系。這一發現為我們理解貿易保護政策提供了重要的視角。Alexander(2019)則聚焦于加拿大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貿易保護政策,其研究結果顯示,自1879年加拿大實施保護性關稅政策以來,保護主義便成為了公眾和政策制定者關注的焦點。這一時期的貿易政策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經濟環境,也揭示了保護主義在加拿大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外,企業異質性對于行業的保護水平同樣具有重要影響。Bombardini(2008)在“保護待售”模型中納入了企業異質性的因素,并發現那些企業規模分散程度較高的行業往往能夠獲得更高的保護水平。這一發現表明,在制定貿易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企業之間的差異和特性。值得一提的是,外商直接投資較多的部門往往也會受到過度的貿易保護。Grether和Olarrage(2001)的研究便以墨西哥制造業部門為例,深入探討了外商直接投資對關稅保護水平的影響。他們發現,外商直接投資與關稅保護水平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關系,這也為我們理解國際貿易中的保護主義現象提供了新的思路。綜上所述,產品替代率、企業異質性以及外商直接投資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行業的貿易保護水平。
........................
第3章 理論機制與研究假說 ........................... 15
3.1 國外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理論分析 ................ 15
3.2 國外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機制分析 ................ 15
第4章 特征事實分析 ........................... 17
4.1 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構成和發展趨勢分析 ................ 17
4.1.1 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構成 ................. 17
4.1.2 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發展趨勢 ...................... 18
第5章 研究設計 ............................... 23
5.1 基準回歸模型設計 ........................... 23
5.2 核心變量的測度 ................................. 23
第6章 實證結果分析
6.1 基準回歸結果
為探究國外供應商勢力對我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產生的具體影響,本文利用OLS模型對變量進行了基準回歸分析。表6-1詳細展示了國外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影響的實證檢驗結果。其中,第(1)列、第(3)列和第(5)列分別展示了在模型中依次加入年份固定效應、國家固定效應以及HS-2位行業固定效應后的估計結果,系數反映了邊際效應。
基準回歸結果顯示,國外供應商勢力在1%的水平上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影響顯著為正與假設1的預期相一致,表明國外供應商“依市定價”的能力越強,我國實施進口非關稅措施的力度越大,說明我國政府單位在制定進口非關稅措施時,國外供應商勢力是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
國際貿易論文參考
...........................
第7章 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
7.1 研究結論
國外供應商勢力對我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政策含義。從經濟角度看,供應商勢力直接影響我國的進口體系和貿易平衡。在政策方面,理解并應對這種影響是確保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基于自行構建的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數據庫,采用價格匯率傳遞方法測算了本國產品面臨的國外供應商勢力,實證分析了1992-2019年間222個貿易伙伴國在HS-4位產品層面上的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影響,并對其機制進行了探討。得到如下結論:
第一,國外供應商勢力越強中國實施進口非關稅措施的程度越高,特別體現在貿易措施類政策上,且國外供應商勢力與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影響之間呈現顯著的“U”型關系;
第二,國外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影響關系和影響強弱不隨樣本數據、估計方法和測度方式的改變而變化;
第三,國外供應商勢力對中國進口非關稅措施的影響存在國家層面、產品層面、雙邊關系層面上的異質性,體現為:在產品層面上,工業品的影響強于農產品、消費品的影響強于中間品和資本品、工業制成品的影響強于初級產品,值得關注的是當面對農產品、中間品和初級產品的強國外供應商勢力,中國會適當降低進口非關稅措施;在國家層面上,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強于發達國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強于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雙邊貿易關系層面上,對貿易依賴度和貿易體量較大的國家的影響強于貿易依賴度和貿易體量較小的國家;在雙邊雙邊政治關系上,雙邊政治關系在25%、50%和75%分位點上的不同貿易國家的影響有明顯的差異。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