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創業導向對新創數字企業成長的影響思考
本文是一篇創業管理論文,本研究以數字創業導向為切入點,聚焦于新創數字企業,構建了數字創業導向、數字動態能力、數字商業模式創新、數字技術采用(廣度和深度)與新創數字企業成長之間的關系模型,詳細揭示數字創業導向對新創數字企業成長的影響過程。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實踐背景
(1)新創數字企業是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后起之秀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后的一種更高級、可持續的新經濟形態,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領域。該經濟模式將數據資源視為核心生產要素,依托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關鍵的傳輸媒介,并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應用作為提升生產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的主要驅動力,從而開展多樣化的經濟活動。國家數據局2024年6月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以超過55萬億元的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超過40%,其中數字經濟的主導產業所創造的總價值超過了12萬億人民幣,大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已成功建立62個“燈塔工廠”,這一數量在全球范圍內占比高達40%。同時,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10.92億,互聯網普及率增至77.5%。顯而易見,數字經濟是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與社會各領域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融合和拓展,在刺激消費、拉動投資、創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趙濤,張智和梁上坤,2020)。憑借可以跨時空傳播信息、創造和共享數據,數字經濟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破除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要素供需矛盾和經濟活動空間限制等問題,從而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袁航和朱承亮,2023)。國資委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底,中央企業已成立超過500家數字科技類公司,為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下基礎。在全球數字化的環境下,數字技術的嵌入降低了創業門檻并帶來更多機會,一方面其終端應用的普及帶動了普通大眾的創業活動,比如開放式的數字平臺為普通人提供了施展創意的舞臺,通過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等短視頻平臺進行網絡直播帶貨、知識付費分享等;另一方面滋養了一大批新創數字企業成為后起之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顛覆行業認知,帶動行業發展。
我國進入新質生產力發展階段,整合科技新資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關鍵,新創數字企業則得益于其自帶強大的數字基因,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成長速度快,能夠創新性地引發市場結構變革(葉陽平和符正平,2024)。新創數字企業是處在成長期、成立時間在10年以下的數字企業,核心是數字技術驅動,包含強調數字技術所引發的產品創新的天生數字化新企業,也包含應用數字技術所提供的服務進行創業的新企業 (Sadreddin,Boroomand和Chan,2023;Von Briel,Recker和Davidsson,2018)。他們不僅以技術突破的方式研發新的產品或服務,還通過商業模式的數字創新轉變業務模式,逼迫在位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
1.2 研究問題與內容
1.2.1 研究問題
在綜合考量實踐和理論背景的基礎上,本研究專注于新創數字企業這一研究對象,嘗試從數字創業導向的角度出發,對其企業成長過程進行深入分析,以補充現有研究的空缺。因而,本研究聚焦于探討“數字創業導向如何影響新創數字企業的成長”這一核心問題,并將其細化為以下三個具體的科學問題:
(1)數字創業導向對新創數字企業成長有何直接影響?
創業導向作為一種戰略導向,對新創企業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以往文獻對其不同維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持不同觀點,但創業導向與績效的關系已經得到學者們較為一致的觀點。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學者們對數字因素影響企業發展的研究日益增多,而數字技術對新創數字企業的生存、成長和競爭優勢的獲取也存在一些爭議(Sadreddin和Chan,2023)。因此,在數字要素融入企業發展過程的必要性下,雖然有實證研究證實數字創業導向在數字化領導力與探索式創新之間的中介作用(Wang,Lin和Sheng,2022),但是數字創業導向與新創數字企業成長之間直接關系的系統理論分析與定量檢驗依然重要。
(2)數字創業導向影響新創數字企業成長過程中存在怎樣的作用機制?
對于新創數字企業而言,尤其是天生數字化新企業,他們獲取數字技術并不難,有機會在其業務流程中創新性地“嵌入、整合和重新配置”技術,利用這些技術開發各種信息技術支持的能力,這些能力將在促進企業成長方面發揮關鍵作用(Pan,Pan和Lim,2015)。同時,動態能力理論強調企業通過整合、構建、重新配置內外部資源和能力,以生成一種新能力幫助企業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Teece,Pisano和Shuen,1997)。而數字動態能力作為動態能力理論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具體體現,正逐漸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焦點(焦豪等,2021;馬鴻佳和王亞婧,2024)。新創數字企業的創業者必須具備利用數字技術的能力才能感知和捕獲數字機會,持續更新“永遠不完整”“永遠在制造”的成長品(Lehmann和Recker,2021;肖靜華,胡楊頌和吳瑤,2020),來適應市場變化。
......................
第2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理論基礎
2.1.1 企業成長理論
企業成長理論的相關研究由來已久,Adam Smith(1977)《國富論》古典經濟學,Marshall(1890)新古典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Coase(1937)交易成本理論,Williamson(1975)公司治理,都強調企業成長依賴于外部因素,需要通過適應和利用外部環境才能獲得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成長。基于前人的理論,Penrose(1959)開辟了從資源和能力視角闡釋企業內生因素決定企業成長機制的新途徑,并由此衍生了基于資源視角的資源基礎理論(Barney, 2001)、基于能力視角的核心能力理論(Hamel and Prahalad, 1990)和動態能力理論(Teece 等,1997)以及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企業成長理論。2012年,陸亞東教授首次提出關于企業成長的復合基礎觀點,強調企業根據現有資源,通過知識積累、內部創新、購買資源、合作聯盟等內外部措施,構建獨特的資源組合,以滿足市場需求和實現企業目標(Luo和Child,2015)。對于新創數字企業而言,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適應和利用外部環境固然重要,但企業本身的內在因素更是其實現可持續成長的關鍵力量,而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正是剖析新創數字企業成長的內在驅動機制,因此借鑒Penrose的企業成長理論,從內生成長的角度對現有研究進行說明。
(1)Penrose的內生成長理論
Penrose是第一位以“企業成長”為專門的研究對象并提出系統化企業成長理論的學者。她不贊同企業成長的生物學類比,即將一家企業比作一個有機體,試圖通過參考生物有機體的生長規律來解釋企業的成長過程,是一種毫無根據的做法。不僅如此,把企業發展轉向自然規律,就會把人們的注意力從經濟原則、人類決策和人類動機的重要性上轉移開來,同時也模糊了“企業是由人創建并服務于人的機構”的事實(Penrose,1952)。隨后,Penrose在《企業成長理論》一書中,首次以企業為分析單位,遵從“資源—能力—成長”的邏輯框架分析企業的動態管理過程(如圖2.1所示),奠定了管理學視角的企業成長研究基礎。
創業管理論文參考
.............................
2.2 文獻綜述
2.2.1 數字創業導向相關研究
(1)數字創業導向的來源及內涵
① 數字創業
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顛覆了企業運行的模式,引領創業者走向數字創業。數字創業概念的形成和發展,最早可追溯到Rosenbaum和Cronin(1993)的相關研究中,探究了數字創業企業形成的影響因素。2000-2001引發互聯網創業(Internet entrepreneurship)熱潮、2004年電子商務(E- and cyber entrepreneurship)崛起(Zaheer,Breyer和Dumay,2019),實際上是數字創業的早期形態,這一概念的正式出現則是在信息系統領域(Davidson和Vaast,2010)。在實踐領域快速更新的情況下,國內外學者也從不同視角對數字創業的內涵進行界定(見表2.1)。從學科發展的視角看,有學者認為數字創業是數字技術和創業的交叉領域(Nambisan,2017),創業者在識別和開發創業機會的過程中更強調數字技術的作用以及產品/服務的技術性(Giones和Brem,2017);也有學者認為數字創業是創業的子領域,即傳統組織中的部分或全部創業活動以數字化形式進行,是傳統創業使用創造和經營的新方法在數字時代的調和(Hull等,2007;Kraus等,2018;Le Dinh,Vu和Ayayi,2018)。從技術視角來看,數字創業是指通過開發新的數字技術或嘗試對其進行創新性使用來創建新企業或改造現有業務(Elia,Margherita和Passiante,2020;Shen,Lindsay和Xu,2018)。從過程視角來看,數字技術可以從微觀層面上重塑創業者心理,進而影響創業的決策過程(Shepherd等,2015),數字創業則是組織大量使用數字化技術和社交媒體以及其它新興信息通信技術參與創業機會的識別、發展、實現和改進的過程(余江等,2018)。從價值創造視角來看,數字創業指的是通過使用各種數字社會技術支持數字信息的有效獲取、處理、分配和消費,從而創造數字價值的創業過程(Sahut,Iandoli和Teulon,2021)。數字創業引發了商業模式的全新變化,使得價值創造比價值獲取更重要(肖雄輝和傅慧,2023)。
創業管理論文怎么寫
..............................
第3章 基于案例研究的理論模型探索 ............................... 73
3.1 理論分析與理論問題 ............................ 73
3.2 案例研究設計 .............................. 75
第4章 研究假設的提出 ................................... 113
4.1 數字創業導向與新創數字企業成長 ................... 113
4.2 數字動態能力的中介作用 ........................... 115
第5章 實證研究設計 .............................. 135
5.1 問卷設計 .................................. 135
5.2 變量測量 .............................. 136
第6章 實證分析與結果討論
6.1 正式調研數據收集與樣本特征
6.1.1 數據收集
問卷調查法是通過采集大樣本數據來獲取相關信息,輔助實證研究檢驗的重要調研方法。為保證實證檢驗過程的科學性以及研究結論的可推廣性,需要嚴格把控樣本數據的數量和質量。為此,在調研過程中對調研對象、調研行業和調研方式進行了程序化控制。
首先,調研對象,鑒于本研究聚焦于組織層面,涉及對企業戰略導向、能力、創新行為以及發展狀況的整體認知,需要被調研者對戰略的決策、下達、執行等有較為清晰的了解,所以將被調研者鎖定在新創數字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
第二,調研行業,因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新創數字企業,從量表開發、預調研發放問卷的情況以及訪談案例得知,很多新創數字企業是天生數字化企業,聚集在互聯網行業、軟件行業、電信行業等,但數字經濟環境下也誕生了新的行業,比如數字醫療、數字健康、智慧出行等。國家統計局2021年5月發布的《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把數字經濟下的企業劃分為五大行業: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和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從五大類行業具體涉及的內容來看,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和數字技術應用業所涉及的新創企業都屬于新創數字企業的范疇。數字要素驅動業是指完全依賴于數字技術和數字資源的企業,涉及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但是在實際調研過程中容易存在偏差,比如電子零售更偏重零售;在線教育企業如果主要業務是提供在線教育內容或通過新媒體推廣線上教育服務,則不屬于新創數字企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亦稱為數字賦能產業,是指通過整合先進的數字技術與豐富的數字資源,實現傳統產業生產效率和產出質量的顯著提升,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傳統行業,除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外,對這個類別里的其他行業而言,數字技術是為主營業務服務的輔助手段,涉及的新創企業并不是以生產數字工件為主,不符合新創數字企業的概念界定。因此,本研究在調研過程中沒有限制特定行業,而是通過題項“貴企業所涉及的數字化業務內容:A.電子信息制造業B.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C.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D.數字醫療E.智慧出行F.在線教育(提供在線教育內容或通過新媒體推廣線上教育服務)G.電子零售H.其他(請填寫)”進行篩選,刪除掉選擇F、G的新創企業,對選擇H的企業再針對具體填寫內容判斷是否屬于新創數字企業。
............................
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
本研究經過系統地梳理和回顧文獻,以企業成長理論、動態能力理論、顛覆性創新理論為理論支撐,探究了數字創業導向對新創數字企業成長的影響這一研究問題,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構建了數字創業導向、數字動態能力、數字商業模式創新、數字技術采用和企業成長之間的內在關系,并通過理論演繹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假設。接下來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并嚴格遵循實證檢驗分析的標準操作流程,對這些假設進行了驗證。因此,綜合本研究的內容和實證研究結果,主要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數字創業導向是新創數字企業追求和把握數字機會的重要戰略方針,高數字創業導向能夠促進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成長。數字創業導向是企業通過數字創業活動主動追求與利用數字機會的戰略態勢,數字創新性作為核心動力推動創意轉化,數字先動性洞察客戶預期領先競爭對手,數字風險承擔性以數字技術為盾適當把控潛在風險,數字愿景共享性保證企業員工圍繞共同目標和愿景團結一致謀求企業成長。數字創業導向作為企業層面的戰略,是創業團隊或最高管理層的認知,為企業帶來發展數字項目所需的資源,并通過適應性機制不斷探索和利用數字機會,同時關注用戶需求,促進新創數字企業成長。
第二,在組織能力和行為的內生因素中,數字動態能力及數字商業模式創新在新創數字企業成長過程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具體來說:(1)數字動態能力和數字商業模式創新均正向影響新創數字企業成長。數字感知、數字捕獲和數字重構能力強調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追求和利用數字機會,調動低階能力助力企業良性運轉,提高企業的產品效果和流程效率,實現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數字商業模式創新通過更新價值主張、拓展價值創造空間、轉變價值獲取路徑等改善或替代了原有的商業模式,是涵蓋產品、服務、技術和流程的系統創新,幫助企業完成技術或專利的商業化,促進企業市場份額的擴張和收入的增加。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