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養老院政府和社會資本會計學合作運營績效評價研究
時間:2018-08-04 來源:51mbalunwen.com作者:lgg
本文是一篇會計學論文,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既研究會計的原理、原則,探求那些能揭示會計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與概念結構,又研究會計原理和原則的具體應用,提出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反映與控制的方法技術。會計學從理論和方法兩個方面為會計實踐服務,成為人們改進會計工作、完善會計系統的指南。(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會計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根據我國 2014 年的最新人口統計結果顯示,該年 65 歲以上人口數量達到了 13755 萬人,占該年總人口數量的 10%。通過分析發現,自從正式邁進老齡化進程后,我國社會的老齡化速度就一直保持著每年 0.2%的增長速度。根據專家預測,到 2020 年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數量將達到 2.5 億人,與之對應的老齡化程度將由 17.17%變為 30%。現如今,逐步消失的人口紅利將會引起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隨之而來的還有創造價值勞動力的急劇減少。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峻,養老問題已成為各個國家必須重視的問題。為了解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我國構建了相關制度,實現了對養老服務體系的優化。參考“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內容,我國構建的養老服務體系要實現居家養老和社會養老的相互聯系,并以機構養老為支撐。考慮到現實情況,現有的養老服務體系與我國社會養老需求之間不能很好的契合,居高不下的養老成本已成為普遍現象。計劃生育的第一代已經長大成人,開始承擔養老職責,但是受家庭結構變動的影響,導致子女的養老壓力驟增,難以履行好自身的養老職責,居家養老模式被逐漸弱化。同時因社區養老還未普及,機構養老模式日益成為社會養老的主流。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背景下,養老機構建設需求也開始增加,由此導致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受經濟環境的影響,地方政府難以獨自承擔大量的養老供給服務,財政運行以收支缺口持續擴大為特征。長期以來,由于地方政府管控失當的投融資方式,預算約束松弛,以政府為主體的傳統投融資體制的運行難以延續。其中一方面是由于社會上迫切需要滿足的養老需求,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力不從心”的財力狀況,促進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以下簡稱 PPP)融資模式在我國的應用與推廣。M 養老院作為 PPP 合作模式下的產物,自運營以來,在實際運用中是否真正發揮了提高公共服務效率、降低政府財政負擔、吸收民間資本的作用,需要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可見 PPP 項目運作中的重中之重便是績效評價,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績效評價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M 養老院現有的績效評價體系注重財務類指標,缺乏對非財務類指標的定量考核,對項目運營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沒有進行科學、系統、完整的評價,無法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
1.2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 M 養老院,屬于一種 PPP 項目,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相關理論,試圖構建一個科學合理、有效完善且切實可行的養老院績效評價體系,傳統的績效評價體系大多是以財務指標為核心的,旨在突破這種局限性,適當的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聯系,實現戰略目標和績效評價體系的相互關聯,這樣不僅能推動養老院戰略的有效實施,確保養老院的整體戰略具體傳導到每一個業務戰線、每一個部門和每一位員工,利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來提高養老院的整體績效。首先,對國內外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分析,在參考利益相關者、平衡計分卡等理論內容的基礎上,結合 M 養老院的實際情況,構建PPP 項目績效指標評價體系,并對體系內的維度進行了細分。然后借用專業方法對 PPP 項目的績效評價模型進行構造。最后,對 M 養老院進行整體的績效評價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希望達到以下兩個目的:(1)通過對國內外 PPP 項目的績效評價研究成果的梳理,結合 M 養老院現行績效評價現狀,分析其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并查找問題產生的動因,為建立系統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提供理論支持。(2)通過將平衡計分卡引入 PPP 項目績效評價中,為 M 養老院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特點的績效評價體系,并進行具體分析從而提出相應的建議,提高 M 養老院的績效評價水平,完善 PPP 模式下養老機構績效評價的方法。
........
2 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2.1 PPP 模式概述
2.1.1 基本內涵
PPP 項目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提出。因各個國家的實際發展情況、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因此對于 PPP 模式的認知以及應用也有所差別,具體體現在定義上。世界銀行的定義為:PPP 是社會和政府一同承擔公共產品簽訂的合同,其中社會資本要負責承擔實質意義的風險。亞洲開發銀行的定義為:PPP 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合作為公眾提供基本服務或者是建立基礎設施等而簽訂的協議,共同合作為民眾服務[34]。歐盟委員會的定義為:PPP 是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合作,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幫助政府承擔他們原來提供的責任[35]。PPP 代表的內容是由政府部門和社會資金共同建立為公眾服務設施,或是提供其他服務,因為是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所以政府主要是負責監督社會資本的服務質量以及所建立服務的價格,確保社會資本的服務質量,也要確保社會資本的收入。其中建立的設施一般是公共基礎設施,具有強烈的社會民眾需求,社會資本通過承包工程建立設施,然后對民眾收取一定的費用,獲取收益,政府要平衡民眾與社會資本之間的關系,確保利益相關者是公平有利的。
..........
2.2 PPP 項目績效評價理論基礎
20 世紀 80 年代,歐洲國家為解決債務危機,提出了福利多元理論。該理論認為社會福利應該是一項公共福利,每個民眾都應享受,其供給主體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政府之外的機構提供社會福利。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承擔的角色會發生變化,有可能是提供者,也可能是社福利的采購者,政府應根據擔任角色的不同,明確其在該過程中的責任[39]。通過對社會福利性質的分析可以知道,要想更好的提供社會福利,政府應該和社會資本結合起來,分別承擔不同的責任,為社會福利的發展提供支持。為了提升社會公益服務質量,政府和社會資本應密切合作,借助于來自于社會的多項資源,建立完備的養老服務主體。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政府要根據合作的方式不同,以及合作的內容不同,及時調整適應自己的角色。同時需要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的制度及相應法規,并提供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根據前述理論分析,可總結三點:一是在養老服務中政府應該是主體,但要根據需要獲取社會資源的幫助;二是根據需要層次理論,應在老年居家養老服務服務模式中將需求的多樣化和復雜性加以考慮;三是根據福利多元主義,使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提升政府的監督管理作用,為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優化提供支撐。
.........
3 M 養老院績效評價及存在的問題分析........19
3.1 M 養老院概況及行業背景分析.... 19
3.2 M 養老院績效評價的現狀與問題....20
3.2.1 M 養老院績效評價的現狀....20
3.2.2 M 養老院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21
3.2.3 M 養老院績效評價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21
4 M 養老院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23
4.1 M 養老院績效評價的可行性分析.... 23
4.1.1 M 養老院績效評價引入平衡計分卡的必要性....23
4.1.2 平衡計分卡對 M 養老院績效評價的可行性....24
4.2 M 養老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及設計維度.... 25
4.3 M 養老院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計算.... 29
5 M 養老院績效評價結果分析及建議........35
5.1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35
5.2 M 養老院戰略績效模糊綜合評價....35
5.3 完善 M 養老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績效評價的建議.... 43
5 M 養老院績效評價結果分析及建議
5.1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5.1.1 數據收集
參考上文中設計的專家調查問卷,參考 M 養老院的實際情況,對問卷內容進行調整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發放。調查的對象一般為 M 養老院的管理人員、社會公眾、老年人。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價定性指標時,共發出 150 份問卷,其中有效回收 120 份,有效回收率80%,具體見附錄二。本小節主要結合 2017 年 M 養老院的實際值來選取定量指標,根據降升半梯函數的原理來確定,制定定量指標的各個等級標準主要是我國相關養老機構及監管部門,例如:北京市養老院、中國國際養老院協會、中國老齡產業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等。對于個別沒有行業標準的指標則根據 M 養老院的評分制定,結合 M 養老院的歷年運營數據,具體見附錄三。


........
結論
促進社會型養老,使 PPP 模式下的養老院運行嚴格遵循我國的養老制度,是我國社會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面對人口老齡化,保障人們生活質量的方式。養老院的績效評價,對政府制定養老院的政策以及政策的落實情況,對養老院的自身評價、自我調整,以及社會群體對養老院的選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考價值。本文以 M 養老院作為實例進行調查研究,同時與我國老年人的現實狀況和養老院的未來趨勢進行相關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的結果:
(1)對 PPP 模式下的養老院現狀和國內外相關 PPP 模式下的養老院的政策和評價都做了相關調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過相關文獻了解到,對于 PPP 模式下的養老院的經驗總結概括較多,理論方面的研究頗少;對于養老院的性質定論研究較多,定量方面研究頗少;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其較為缺少多方位的整體分析,對于 PPP 模式下的養老機構政策研究的數據支撐還較為缺乏。本文選擇 M 養老院作為本文研究實例,利用平衡計分卡理論,對其進行績效評價研究,指出內部存在的問題,為 M 養老院的未來發展提供完善建議。
(2)通過平衡計分卡建立 PPP 模式下養老院的評價體系,選擇平衡計分卡下四個維度,同時選擇 42 個詳細的評價指標,通過專家投票法,從而確定每個層次所占的比重。通過分析比重結果得到:資金的投入在第一指標評價層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并且在全體評價層中是位居第一的,表明在養老院的實際經營活動中,資金的投入對其影響是最大的;服務所得位居第二,內部經營位居第三,利益相關者所占的比重是最小的。
(3)通過對 M 養老院的各維度指標數據的研究發現,該養老院的評價結果良好,仍存在諸多改進的地方。在實際運營中,政府的幫助和優惠政策仍有欠缺,養老院的經濟方面依然緊張,內部設備已進入淘汰期;員工的薪酬不高,工作強度大,服務水平需要提升;崗位分配不夠合理,沒有科學的規章制度;存在與政府部門、社會機構以及志愿者組織的溝通欠缺等問題。因而,本文提出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強化業務能力、注重員工業務培訓、加強政府監管等建議,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
參考文獻(略)
相關閱讀
- X市農信社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控制研究2018-02-07